儿童美术教育的误与悟

2018-08-13 17:00:09 yzw

  儿童美术教育是当下美术教育的一个热点,它关系着万千家庭,关系着孩子的成长与未来,关系着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启新,也关系着与其相关的社会各色人和社会机构的利益。(当然,这其中 本质、 核心的着眼点是孩子们的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

  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儿童美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呢?

  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美术。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与建筑。儿童美术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及潜能,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表现能力,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儿童美术教育是通往逻辑认识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它与艺术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需求,是作为个体完整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种完整的、科学的、能够适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家长意识,都存在着诸多弊病或误区。

  譬如学习美术目的的认识误区: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有许多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就是让孩子画画,就是让孩子能多掌握一门技能,以便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不落后于他人,或长大后让孩子成名成家。(这其中有盲目跟风的因素,有虚荣心的驱使,更有家长不切实情的目标设定)

  譬如学习内容选择上的误区:有许多家长把孩子早早地送到“素描班”、“动漫班”、“国画班”等,不加甄别和考究,貌似孩子掌握了某些绘画技能技巧就是在“学美术”。

  再譬如评价的误区:“你画得太像了!”(赞美)“瞧,画得乱七八糟!你以为你是毕加索啊?!”(嘲讽)“你画了个啥?!”“又在制造视觉垃圾!”(斥责)这种以成人固有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孩子作品的方式,殊不知对孩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也正是在儿童这个阶段,我们也听到了孩子沮丧、无奈的心声:“我不会画了”,“我不爱画了!”甚至说“我讨厌画画”!无怪乎这其中有儿童个体天赋差异的内因,也有随着年龄增长,学业负担加重,兴趣转移的外因,但更多的困扰来自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多是教与学中的出现了问题。

  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综合性、多元化学习的特征,儿童有其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像与审美情感体验。做为教师抑或家长,我们要善于去反思,去悟,并能在这深入的悟中去明确我们的认识:

  一、儿童美术不能简单地曲解为一种技法技巧的掌握,它是一种有益儿童身心的思维活动。

  技法固然重要,但它也仅仅是孩子们表现周围世界,表达内心情感,达成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千世界,培养孩子善于想像创造,敢于用自己的方式恣意表达切身感受的能力,才是 重要的。孩子们如若对身边的事物缺乏敏锐的感知,只埋头单纯的技法学习,那就本未倒置,收不到美术教育的效果。

  二、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多关注美术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契合点,关注儿童对生活和艺术的真切感受,关注儿童个性化的表现与创造。不宜让孩子过早地进行素描、动漫等“专业”的学习,更不宜让孩子过多地去临摹“简笔画”。

  因为过早地进行“专业”学习,违背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而成人化、概念化的书册则会影响儿童主动感知事物的积极性,影响独立创造的精神品质,容易形成思维隋性。要知道,原创才是儿童绘画的本质和生命,儿童原创绘画所释放的是想象的直接、形式的自由和心灵的单纯啊!

  三、艺术是生命的需要,是情感的寄托,是一种无疆的精神生活。

  艺术的表达是多元的,艺术创造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统一要不得!所以,儿童作品也就不宜用“像不像”或其它不适宜的语言去评价。画得像不等于画得美,画得细不等于画得精,画得成熟不等于画得有个性,画得规矩干净不等于画得生动有趣。这就要求大人们在评价孩子们的作品时,多一点“心眼儿”,语言以鼓励肯定为主,要重活动过程,重健康情感的培养,因为,儿童原创作品的评判莫过于他们充满寓意和情感至真至纯的流露了。

  四、关于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家长的身份认同。

  美术教师应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丰富者;儿童美术教育的合作者,引导者;也应是儿童成长学习的心理研究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率真朴素的自然特征为前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做思考,多以探究。

  教师要把开启儿童智力,锻炼和提高儿童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力和涵养儿童良好的审美情趣做为已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把握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关注当前艺术综合发展的趋势,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关注儿童的成长,研究儿童美术学习的心理变化,以开放的心态和眼光去引导、审视儿童的美术学习。

  儿童不是我们谋取私利的“资源”,儿童应是我们从事美术教学事业的“幸福源泉”,是我们忠实而纯净的“事业小伙伴”。“少儿美术教师因热忱和科学的投入,将和孩子一起绽放璀璨的生命之花。也许这是比奖杯更有价值的回报。”(少儿美术教育专家何韵兰女士语)

  而做为家长,要力求了解艺术,知晓美。在孩子进行美术创作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成长学习的支持者、欣赏者和合作者,要特别注意从孩子个体纵向发展的角度去积极评价,而不应成为高高在上的评判者或是刁钻刻薄的挑剔者,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在肯定孩子进步的同时也能提出善意的建设性建议。

  要尊重孩子的艺术创造,评价要从孩子的心理特征出发,看孩子的作品是否充满童趣童真,是否自然生动,是否新颖富有想像力,是否富有个性。有时,那些看似“荒诞怪异”“不合常规”的表达恰正是儿童艺术奥妙所在。

  五、对于儿童学习美术的几句话:

  1.绘画不是一件定于某一时间(周末或其它固定时间)才可去动手表达的事情,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智活动,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使然。要引导孩子学会科学地利用闲暇时间,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主动的创造精神,发展自身的志趣和个性。

  2.能理性对待一些书画赛事、考级评比活动。绘画不是任务,不是听“指令”按“规定”绘就的事,绘画应是一种享受,是件快乐的事,它或是情感的宣泄,是为我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也就难以用量化的标准去考评,更不用说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了。要知道,真正的艺术不是用功利“诱逼”出来的!

  3.美术学习和其它文化学习是相通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学习差的孩子才会去学美术”、“学美术会影响孩子其他的学业成绩”,这些都是很荒谬、也经不起推敲的论调。

  4.孩子在天马行空的艺术表达时,心情一定是愉悦的。此时的大人们,只管静静地赏识、关注,因为您在关注的可是一个个美的精灵啊!

  5.创新重于描摹!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启孩子们的创想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创造!孩童时期所奠定的良好基础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6.美术教师的作用重在启发,而非把教。因为很多重要的东西是不可教的,譬如悟性、灵性、想象、意识等。

  7.若一时表达不出,孩子,莫急,首先要敢于想象,有好的想法很重要哦!

  8.美术学习也有“低谷”,也会出现停滞不前的“高原期现象”。这正如生活、正如人生,要让孩子明白,艺术道路也决非一帆风顺,面对困境,要学会坦然,淡定,更要树立自信。

  9.参加校外美术班的孩子万不可轻视学校的课堂美术教育(或学校的美术教师),要知道,课堂美术教材是系统科学的“食粮”,它是众多优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结晶。

  10.美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谓的美术“速成班”、“强化班”、“合同班”,大都违背艺术的规律,违背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关于艺术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众多的艺术大师身上找寻到更多更精彩的答案。

  关注儿童美术教育就是对人类自身生命过程和创造精神的理性关注。因为有误,我们或误入教育迷途;也因为有悟,我们或正走出教育的误区。彼此的经验、教训与感悟,都可以汇集成我们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宝贵财富,说出来,大家分享,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也使得儿童美术教育能真正体现出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社会的和谐、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