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你以为只是学画画这么简单?

2018-04-29 11:00:02 yzw

  美术教育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学画过程,它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活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幼儿阶段是社会行为和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化教育,对幼儿的人格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既要保持自我个性,又要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一个发展健全的社会人。

  1.“培养幼儿与周围人的关系”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大家在集体协作下来完成,人与人之间协作关系已成为个人在事业上是否能成败的关键。在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幼儿协调与周围人的关系这方面,有着它的重要意义。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工具的共用就充分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协作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画面中反映 多的是什么?是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得到的真、善、美、假、恶、丑,是幼儿了解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幼儿通过绘画对社会的观察反映,促使幼儿由个性人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人。孩子的画是反映孩子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

  3.“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教育”

  学习美术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学习美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它只是一种认知的手段和方法。使孩子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孩子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4.“了解孩子的性格与爱好”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事实上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孩子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他们的画是他们的全部自我表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5.“培养孩子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起到不可欠缺的作用,在对身边事物、人物特征的观察和了解技巧上也有十分大的提高,懂得察言观色的孩子在以后的激烈竞争中才能始终居于不败之地。

  家长、老师如何协助孩子快乐地享受创作的乐趣呢?

  一、建立正确的引导观念和方法:

  身为美术老师或父母,一定要知道儿童画没有外在的标准;每个人会因个性及成长经验之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孩子在生理成长上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每个孩子都须从自主性的运动机能之涂鸦期开始,慢慢进入以自己的图式来表现心中的意象之图式期, 后才有想将视觉记忆的物体如实地呈现之拟写实的表现,到了写实期也已经是初中以上了。因此当孩子开始涂鸦时,也许大人看不懂孩子涂鸦的内容和意义。但要有肯定和鼓励的回馈,不能给予批评和指责。并要帮助孩子建立画图没有所谓的对和错之观念。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时,并不能直接教他怎么画。应先探其原因,若是因习惯临摹所产生的挫折,一定要先杜绝其临摹的行为。先从 有感情的物体或情境下鼓励大胆下笔。若孩子一动笔自己画出图形,那怕只是简单的几笔线条,也可以回馈地说:不用学别人,也可以画出和别人不同的,真好。若孩子受外在标准或抄袭方式影响很深,先别要求孩子表现具象的物体。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造形游戏,如线条的构成或顏色的混色游戏。

  成人唯有用童心看童画才能接近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而帮忙孩子突破心中的障碍。

  二、生活经验的扩充:

  儿童作画是画其所知,因此生活体验是很重要的。有很多男孩喜欢汽车天天就是画汽车,若常看卡通就会在画面上常出现卡通里的角色,女孩对漂亮的公主情有独衷时,就会一直投入在如何画好公主。这些都是自然的发展,只需要担心的是孩子自始至终在造形上没有变化,缺少思考。

  若希望孩子可以跳脱固定的描绘主题,就必须让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起来,不要只有电视、漫画和电玩。多让他接触大自然,多动手做自己的事,请他帮忙做家事。平时多引导他关心生活周围的人、事、物。如上市场或修车时也可以邀他一起同往,上下学途中也能观察特别的地方,如修马路、建筑工程、植物的生长-等等;如此除了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更启迪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对任何有趣的事常投入而忘我,如在地上看到一群蚂蚁或在动物园看到喜欢的动物,有可能驻足良久不动。有些大人会因时间或没耐心等候,奔命催促打断孩子研究的精神,使得孩子的视觉记忆不完整,也丧失累积经验的的机会。

  三、比赛不是万灵丹:

  大人千万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常让孩子参加比赛。如此孩子会失去创作时真正获得内在的喜悦,反而为了比赛才将作品完成,是有目的的创作而没有自发的表现。若是石沉大海多次,会因而认为自己能力差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肯定。

  把比赛当成是一种经验的体验,用平常心视之。得不得奖和能力没有绝对的关系,只要和平常一样用心创作就是更好的。评审老师喜欢的风格不同,没办法做到绝对的公平。

  四、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孩子的天生特质是因人而异,就是双胞胎也是有差异,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因此尊重每位孩子不同的表现是每个大人应该学习的,这对现今的大人而言也许有些困难。我们从小习惯在被比较的环境长大,也自然不知觉地将孩子和孩子之间做比较。但当我们有了认知随时提醒自己,以身教来引导孩子,让孩子认识自我的特质,接纳自己;并进而尊重他人的特质。

  五、指导者观念的澄清:

  身为指导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是引导者,活动前的计划是整个活动过程比重更大的。面对教学,一定要清楚孩子的绘画特征,及其身心发展,和社会行为发展等等。如此才能设计符合孩子的需要与能力所及之课程。才不会有揠苗助长的疑虑。

  总而言之,一个富有创意并尊重孩子主观意念的环境, 能帮助儿童艺术创作的呈现。在此环境陶冶下的孩子,必然信心十足,自然不会再有我不会画的困扰。